"易中天教你讀經典"封面內頁 |
- 怪異的風度: 如建安22年,孫楚這個名流在王粲的喪禮學王粲生前最愛的驢叫、如劉伶貪杯但是不亂性、東晉將軍恆溫的老婆吃醋要殺李勢的妹妹(李勢的成漢被滅,李勢的妹妹被抓,當恆溫小妾),李勢的妹妹"神色閑正"說一段"辭甚淒婉"的話,"國破家亡,無心於此,今若能見殺,乃是本懷。"恆溫老婆見李勢妹妹言之有理,楚楚動人,就不殺她,變成很好的朋友。
- 真性情不隨俗流: 嵇康是魏時"竹林七賢","身長七尺八寸,美詞氣,有風儀。" 鍾會從小聰慧過人,飽讀詩書,鍾會原本仰慕嵇康,但是嵇康不理會鍾會,嵇康心向曹氏,鍾會為司馬昭的紅人,最後鍾會設計殺了嵇康,此乃任性傲骨引殺機,真性情不見容於當權者。
- 高智商激盪智識: 魏晉世崇尚智慧的時代,能言善辯,反應敏捷,會被追捧。如謝尚八歲時有"一座之顏回"、殷浩善"塵談"、孔融"小時了了"故事,"世說新語"內有許多此類故事。
- 美儀容無往不利: 美儀容與崇尚智慧一樣,是魏晉的風尚。如西晉魏玠被稱為"璧人"、竹林七賢的裴楷被稱為"玉人"、王夷甫"容貌整麗,妙於談玄"、魏之夏侯玄"蒹葭倚玉樹"、司馬昱被譽為"軒軒如朝霞舉"、王恭被譽為"濯濯如春月柳"、杜弘治被王羲之譽為"面如凝脂,眼如點漆,此神仙中人。"
- 風采與雅量: 風采與儀容有關,雅量與性情有關。真性情而有雅量,美儀容而有風采,則是因為智慧。魏晉名士低調不張揚展現氣度。
- 禮教的虛僞: 統治者與知識界裝有道德,裝有學問,裝很正派,此乃漢武帝的"獨尊儒術與查舉制度"所影響。所謂"舉秀才,不識書;舉孝廉,父別居。"
- 從有用到沒用: 法家、兵家、儒家、道家、周易、老子等,基本上都很有用,魏晉風度一點用都沒有。
- 從人格到人情: 孔子的"君子人",孟子的"大丈夫"是講人格。自從獨尊儒術,造成僞君子、假正經。魏晉風度是"內在的智慧、高超的精神、脫俗的言行、漂亮的風貌。"是講人情。
- 從社會到自然: 道家求真,儒家求善,以天道(自然)說人道。魏晉求美,熱愛真自然、純自然。
禪宗的境界: 張中行說,"用深入思索的辦法改造思想"就是禪。
- 中土禪宗第五祖,弘忍,要傳衣缽。大徒弟神秀說,"身是菩提樹,心如明鏡台。時時勤拂拭,莫使惹塵埃。" 不符合佛家講"無"、"四大皆空"。廚房打雜的惠能說,"菩提本無樹,明鏡亦非台。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。"弘忍傳衣缽給惠能。
- 後來神秀的北宗主張漸悟,惠能的南宗主張頓悟,即"立地成佛",南宗在中國大流行。
- 禪宗是人間佛法,惠能說,"佛法在世間,不離世間覺;離世覓菩提,恰如求兔角。" 主張"讀經無用,坐禪無功。"禪宗抓住佛教根本 - "覺悟",謂"人人有佛性,人人可覺悟。" 要破"我執、法執、空執。"
- 成佛是每個人自己的事,禪宗所謂"開悟",其實是"找回自己"。惠能說"我心自有佛,自佛是真佛;自若無佛心,何處求真佛?" 宋朝羅大經"鶴林玉露"的"開悟偈": 盡日尋春不見春,芒鞋踏遍隴頭雲。歸來笑拈梅花嗅,春在枝頭已十分。"